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尽管经过了二次审查,《浮城谜事》还是不推荐青少年观看。中国电影审查部门对于暴力和性似乎接受尺度很大,对于伦理的良俗也没有什么禁忌。

 “这孙子太TM残酷了”。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主演秦昊在一个发布会上公开说导演的。走出观众寥寥的电影厅,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揪紧自己的衣领,赶紧回到秋风萧瑟的现实中来,赶紧接着我的孩儿回到有温暖的地方。

幸好这次学乖了,没有带孩子看。奉劝中国的父母,如果企图全家一起看国产片,必须提前先试看,否则你的孩子遭受心灵伤害,可是没有电影局负责的。上一次我受骗,就是《金陵十三钗》,看宣传以为是个花红柳绿的电影,就带孩子去了,到现在一想到片中那些女孩子被拖来拖去,还不寒而栗,更不要说孩子了。

中国的电影都是恐怖片。我的孩子从《金陵十三钗》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并且从此拒绝看国产电影。

我很赞成孩子不看国产片的决定,但是我对她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中国的电影并不是恐怖片,而是比恐怖片恐怖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作为类型片的恐怖片其实并不恐怖,因为你知道那不是真的,而且有固定的道具和套路——例如,坏人一般都是变态、精神病患者或者非人,他们在特殊情境下杀人或者制造恐怖。看完电影,甩甩脑袋走出电影院,就回到了生活当中,绝不会把恐怖带入自己的生活。像僵尸一类的恐怖片道具甚至会作为喜剧道具出现在生活中。另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恐怖片都会在片尾战胜恐怖,你从一开始就知道导演会来救你的。正因为有导演兜底,你才能够享受恐怖的过程。

而《浮城谜事》这样现实到极致的电影,在开拍前就宣扬有一个现实故事蓝本(网贴),它显然是一部伦理剧的故事。导演手法极尽现实,演员们基本上本色出演,女人大多是没有妆容的生活照,而编剧堪称绵密紧凑,尽可能省略旁观背景交待及抒情部分,镜头则十分写实且不乏暴力渲染……以上种种制造的现实感及逼近感,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完全无法抽离、无处可逃。最糟糕的是,电影采用完全中立的视角,类似于客观报道,不探讨、不追溯、不回望,根本不打算从任何伦理的意义上拯救你痛苦的观影过程,似乎只想表达一种看穿了人性的恐怖与婚姻的恐怖的绝望。

简单回放一下《浮城谜事》的剧情:一个衣冠禽兽,而且是彻头彻尾的,既非变态也非精神病,无任何值得怜悯之处也无任何值得敬重之处的衣冠禽兽,过着双重婚姻生活。为了这个衣冠禽兽,剧情杀死了所有威胁这个禽兽生存的人——小四、拾荒者,以及最终无辜冤狱的前妻。如果不是为了审查,必须在结尾加一句“接受调查”的字幕,我猜娄烨导演极大的可能是要把结局定格在这位衣冠禽兽最终与一儿(小三生)一女(老婆生)一位获得彻底胜利的小三一起在幼儿园里阳光明媚的音乐教室里拍手歌唱。而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导演的构想是,最终蹲在监狱里的不是这位禽兽及其小三,而是他的前妻。

看完这样的剧情,我唯一的想法是:中国人普遍的婚姻价值观如此变态?婚姻价值链如此恐怖?嫁人如此危险?那我们都TM还这么衣冠楚楚地活着干嘛?

电影是大众文化。中国没有搞电影分级,电影内容更是只能照顾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种人群。什么是大众文化?就是表达共识的文化,旗帜鲜明地支持公理良俗的文化。一部伦理剧更加如此,让弱者看到残酷生活中的光亮,让强者在逆境中寻找希望,让孩子不受惊吓,让老人得到安慰,让丈夫庇护家庭,让妻子自爱爱人,让小人物努力扛起他们该承担的责任,让大人物不为非作歹……

有人把《浮城谜事》的上映当做导演的胜利,我要说,这种电影的不分级公映是可耻的。导演也许有表达的自由,但是电影审查部门却不能罔顾潜在的青少年观众的接受度。

说到这里,我特别想问一声:《浮城谜事》据说遭遇了二次送审,审的程序不可谓不积极,但是具体审了些什么,作为观众以及母亲,我必须追问一句。电影审查在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照顾公理良俗,特别是照顾未成年人的心理接受度及受影响度,对电影内容中不适合成年人观看的暴力、性等内容进行审查、分级。从《金陵十三钗》、《浮城谜事》等电影的公映来看,中国电影审查部门对于暴力和性似乎接受尺度很大,对于伦理的良俗也没有什么禁忌。那么,电影审查部门到底在审查什么?政治正确?还是金钱攻略?

电影审查应该自省了。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审查机制,以未成年受众的接受度作为审查的出发点,才是王道。

  (原发于腾讯影评人专栏)
话题:



0

推荐

李多钰

李多钰

6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笔名子非鱼,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 blog.sina.com.cn/youfish t.sina.com.cn/liduoyu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