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名汇FAMOUS杂志,卷首语,谢绝转载)

早报封面上,高晓松的照片雄赳赳气昂昂的,那一边一个驾着他的警察倒是出奇的文质彬彬。我不禁放下牛奶杯,仔细端详。刚好前一天的早报还在手边,封面照片又恰好是醉驾获刑第一人郭术东,两相对比,那郭术东的形容就狼狈多了。

差别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可以玩一个两张图片的“找不同”游戏,从中可以找出至少三个不同:第一,高晓松的双手自由,没有手铐,郭术东有手铐;第二,高晓松双手自然叠放在前腹,衬着时髦的黑衬衫、细领带、小皮靴,头自然抬着,郭术东的双手反扣在脑后,头自然低着,因为抬手,还露出了一小段肚皮;驾着高晓松的警察神情温和,驾着郭术东的警察神情严峻。

这样的差别让我浮想联翩:同样是两个中年男人,同样是喝了两三瓶酒,同样是酒驾导致多车追尾,何以他们的亮相就差别这么大呢?

我稍微查了一下郭术东的背景,内蒙古赤峰人士,在京十多年,以承包工地项目为生,简单地说,是一个包工头。高晓松,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北京四中、清华学历,从教育履历上来看真是根正苗红。作为音乐人以及著名文化公众人物,他写过那首著名的小儿女情怀的《同桌的你》,属于中国校园民谣的代言人之一。最近他的身份是《大武生》的导演,而他酒驾的原因就是《大武生》庆功,喝了两瓶。简单地说,他是一个文化人。

我们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文化人和包工头确实不同,前者在镜头前训练有素,那架势那气概,虽然爽快认了错,但是浑身散发的气息仍然传递着大写的“NB”两个字;后者未经镜头训练,难免露出朴实的忏悔神情。

郭术东在早报内页的另一张照片是配合地坐在一堆媒体的话筒中间,说出大家都想听到的“我下辈子再也不喝酒了”。这样跟中国执法的“严打”习惯高度配合性的言论,像高晓松这样的文化人是肯定不会随便说的。

我们由此又可以得出一个稍微复杂点的结论:一个文化名人,懂得在执法面前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这句话反过来可以这样说,近些年来,中国的执法在文化名人面前还是能够做到相对斯文一点,尊重对方的人格一些,不会随便让人家配合来做什么。当然,一位包工头,就不太懂得或善于追求文明执法的常识,他们往往获得心理暗示,以为配合一些,就会得到宽大处理。

包工头郭术东在配合完“醉驾严打”的宣传工作后,就心安理得地在被告席上等待从轻宣判,然而他很快就得知并没有什么轻判,他被相对正常地判了四个月拘役。在离开被告席的时候,他陷入了深深的深深的沉默,他再也不回答记者的提问了。

一个文化人和一个包工头在北京的夜晚干了同样的蠢事,但是他们的心里,肯定经历着完全不同的风暴。

不知道高晓松听了这个包工头的故事以后,会不会有点难过。在不久之前,他因为药家鑫案说过“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现在,他也面临同样的质疑。在这位经过高级教育的文化公众人物身后,存在大量完全没有文化标签保护的人,他们没有获得过人权的常识教育,不懂得争取自己的生命权利,因而也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权力。高晓松懂得自己的人权边界,但是他是否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权呢?从醉驾这件事上,我们不得不存疑。

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无所不在,人权常识的认识差别是最根本的。易中天在本期杂志中继续呼唤“常识”。但愿这也是所有文化公众人物能够身体力行的标杆。

 
话题:



0

推荐

李多钰

李多钰

6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笔名子非鱼,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 blog.sina.com.cn/youfish t.sina.com.cn/liduoyu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