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田园城市建设运动,始于一个世纪以前,埃比尼泽·霍华德的著名乌托邦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城乡一体的概念就此萌芽。百年来,虽然田园城市的概念不断被人们所惦念,成为世界性潮流,虽然世界各地不断有号称田园的城市出现,但是田园城市仍然只是一个梦想,远没有成为城市生活的主流。像英国的莱奇沃思、韦林这样的田园城市,依然只是概念性、示范性、实验性的城市。

这种概念和示范因其诗意的表达,容易被城市的居住者理解为一种时尚或潮流。对于主导话语权的城市居民来说,田园城市,更像一种时髦的生活概念。事实上,城乡一体远非时尚潮流这么简单。尤其在中国,任何牵涉到土地的构想,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革命议题。对于中国的当下来说,城乡一体,是正在发生而且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的历史性变迁。这种变迁,带着极端城市中心主义的色彩,在城乡一体的过程中,乡村被彻底掀翻,成为全球化都市经济当中最低链条的一环,搅入大都市文明时代之中。身处这样吞噬性的都市机器中,憧憬田园城市的诗意乌托邦,多么巨大的反讽!

乡村并非土地,但是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之中,土地被当作永远不会过剩的空间生产资料,成为城市开发者唯一关心的问题。乡村土地被当作生产资料纳入城市化进程,土地上的居民以及附着物同时被打包扔进都市。基于一种开发的心态,城市化的主导者习惯性认为,城市化给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活保障和生活方式。他们忽略了,田园文明也在这种打包开发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在行动上正彻底放弃田园文明自主发展的生活方式,当这种文明失落以后,又到哪里去找回呢?

可喜的是,在如此巨大的城市化狂澜之中,一些变化正在悄悄发生着。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城乡的结合部不断自发出现一种新型的村落,这种村落因为大量聚居了城市自由职业者,其生态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它们一方面成为城市创意文化萌生的温床,另一方面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最可贵的是,它们依然能保留田园生活的基本形态,即一种更为自由、随性、富有文化创造力的生活。

草场地,比上述自发的都市村庄走得更远,在艺术家进入的时候,这个村落便开始了一种村民和艺术家共同参与的自觉的规划,成为城乡一体化道路上难能可贵的田园城市的一种可能。而它的走向,也将具有范例价值,牵动草场地村民和艺术文化界人士的民心。

话题:



0

推荐

李多钰

李多钰

6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笔名子非鱼,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 blog.sina.com.cn/youfish t.sina.com.cn/liduoyu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