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忠于原著的角度看,邹静之显然没有符合大多数张迷的期望。

张爱玲乐于玩味人生的况味。但是在电视剧里,玩味人生况味并不是一条可行的路线。如果是36集的《花样年华》,估计大部分观众都要睡去了。

何况《倾城之恋》,本就是一个大胆明亮的故事。

李多钰

《倾城之恋》:张氏苍凉的高调章节

张爱玲的小说,在影视改编中,调子一般是偏黯淡的。张爱玲的语言清冷,不是热闹的那种,用黯淡的色调来表现,倒是合适的。并且黯淡大概也刚好能够表现那是一段过去的时光;黯淡中透着奢华,大概又能表现那是一段过去的好时光。

《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架老式的电梯,男人与女人透过电梯递过来幽深的眼神;人群疏朗的电车中,男人与女人不期而遇,仍能保持着绅士淑女的闷骚。

闷骚是老上海滩故事的主题,张爱玲用她的生花妙笔编织出了上海滩人情世态的主线,男人与女人既相互想往又相互计算,由此低回婉转起伏错落离合聚散。明治时期的日本作家尾崎红叶的名著《金色夜叉》,曾经写过日本明治时期金权主义下的男欢女爱,和张爱玲的上海应该是同一种资本主义背景。不过上海比起日本又多了一种殖民主义的气息。张爱玲虽然会不经意地体现这种背景,但是她并不会因此离开她的趣味,去展开那些时代的刀锋。她的趣味就是男女世情的趣味,乐于玩味人生的况味,书写人性的枷锁,终于只能留下苍凉的手势。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张爱玲之谓也,张爱玲正是在小格局下做出了极致的作家典范。

其实张爱玲也有明亮一些的作品,《倾城之恋》就是其中最高调的一章。这是一个大胆的故事,跨越上海、香港两个当时中国的时髦之地。上海的交际舞场,香港的热带酒店,东南亚的交际花,一个冒险的男子,一个寻求人生归宿的女人,真刀真枪的战争,炮火下的废墟,从患得患失到最终的相依为命。女人的胜利,在于她勇敢地跨出了一步,从市民社会的庸常生活跨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战场上。她最终收获了感情上的归宿,也收获了人生的自由。

张爱玲后的作家、导演们对于《倾城之恋》并不是特别爱好,这跨出去的一步,让人有点迟疑,仿佛离海派的低回风格远了一些。并且,人们倾向于认为,白流苏最终获胜,是范柳原在非常时局下的妥协,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胜利。人们更乐于表现《红玫瑰与白玫瑰》,男女间的得失计较,有一种暧昧的张力,便于想象或填充张爱玲式的上海。后世人就这样共同营造着一种暧昧不明精致奢华情欲弥漫的气氛,他们把这种气氛命名为张爱玲式的上海或者老上海的气氛。这种集体努力重新塑造了张爱玲笔下的上海,那些明亮的决绝的东西被选择性过滤了,留下更多的是苍凉的手势。

王安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把这种颓唐的上海式情殇推向了个人主义的极致。一个女人在各种时代都用她的那一种人生观来面对人生,最终被金钱戗杀。很有一点《金锁记》的味道。这部小说被高度评价,令我有点吃惊。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的做作味道明显,远不如《六九届初中生》。大概因为写一个上海滩的遗老女人,带了浓郁的海派味道,以至于受到追捧吧。上海滩是中国摩登生活的历史顶峰,这一顶峰至今也没有被突破。人们这样流连忘返,浑然忘记了,张爱玲的上海如果有过,也只是其中的一种。上海为何不会是另一种样貌呢?

改编《倾城之恋》:说说自由恋爱的发端,也挺好

最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倾城之恋》,我一看之下,有点惊奇:终于有人敢于不用张叔平或者叶锦添的调调来装饰上海了。这部连续剧里用的旗袍,制作也很精良,但并不是那一种低调黯淡的奢华,而是明显有洋装的明亮色彩;我再看之下,更加惊奇,原来编剧把张爱玲玩味世情的姿态都改掉了。上海小女人的代表白流苏,不再是那个不幸失婚之后在娘家呆不下去,不得不为自己寻觅下家的可怜又精明的白流苏。在剧中,白流苏有阿信、大长今……乃至一切励志剧中顽强女性的坚忍面貌。白流苏俨然是一位受过良好教养的书香门第女儿,一个努力而称职的妻子,一个负责任的儿媳妇,一个渴望自由的新女性,一个追求完美爱情的奇女子……

从忠于原著的角度看,邹静之显然没有符合大多数张迷的期望。

张爱玲乐于玩味人生的况味。但是在电视剧里,玩味人生况味并不是一条可行的路线。如果是36集的《花样年华》,估计大部分观众都要睡去了。

何况《倾城之恋》,本就是一个大胆明亮的故事。

剧本的一大特点是拉长了白流苏失婚的过程,以及范柳原发家的经历。结构上的改变遭人诟病很多,有人认为纯粹是为了拉长剧情。其实电视剧本的改编虽然跟张爱玲的原著精神差别很大,但是剧本自身的逻辑还是非常完满的。改编后的剧本围绕着一个主题,新旧社会风俗在交替,而那些旧时代的女人如何费尽千辛万苦,走出旧时的庭院,迎接自由恋爱时代的到来。

自由恋爱的风气刚刚开始时,上海滩上新旧婚俗并存,男人既可以纳妾,又可以离婚,而女人一旦离婚,却等于失去了再次婚姻的可能。女人们在这样可怕的社会现实下,生存状况极为痛苦。白流苏本来想努力在唐家做一个好妻子和好媳妇,奈何她的夫君和她不是同路人,纳妾玩戏子,对她视而不见。几经磨难,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这么过下去,她要离婚,唐家又不甘心让她拿一笔钱获得自由。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她离开唐家回娘家住,但是唐家少爷并不和她离婚。要不是这个不争气的少爷最后自己吸毒过量死了,白流苏拿不到离婚证明,连再嫁都没有机会。白流苏回到娘家,娘家哥哥在家中赋闲游荡,坐吃山空,他们的口头禅是“总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家”。但是哥哥们并没有离开家,反而逼得白流苏无处安身。范柳原的另一条线此时终于汇入白流苏的这一条线。作为香港首富的私生子,范柳原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英国找到了自己的出生证明,获得了范家的遗产,但是却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女人。两个失去家园的人走到一起,顺理成章。白流苏的生活在香港的战火中获得圆满,在张爱玲的原著中,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与背景,在电视剧中,大时代的特征更加显著,故事的逻辑从一开始就不断推进,直到结局。我看《倾城之恋》的剧本不仅不拖沓,还很好地发展了张爱玲的故事,让它更加明亮,是一部优质的家庭伦理爱情剧。

并且,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张爱玲,竟然别有天地呢。上海好像有了一点别样的色彩,而那别样的色彩,看上去也不错。

特别需要鼓励的是,陈数(话剧《日出》中扮演陈白露)的白流苏很有说服力。在张曼玉之后,我们终于又发现了可以把旗袍穿的如此美丽的女人。

话题:



0

推荐

李多钰

李多钰

6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笔名子非鱼,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 blog.sina.com.cn/youfish t.sina.com.cn/liduoyu

文章